304不銹鋼帶需要進行敏化處理的原因是什么? 對304不銹鋼帶進行敏化處理,所謂敏化處理,一般是指已經進行了固溶處理的奧氏體不銹鋼,在500~850度加熱后,從固溶體中析出鉻,形成碳化鉻,引起奧氏體不銹鋼的晶界腐蝕敏感性,這就是敏化處理,用于測量奧氏體不銹鋼的晶界腐蝕傾向,即檢測方法之一。 感光處理實際上不屬于303不銹鋼棒材或其產品在生產和制造中應采用的熱處理方法。本方法是一種檢測304不銹鋼帶材抗晶間腐蝕能力的檢測方法。感光處理實質上就是使奧氏體不銹鋼對晶間腐蝕更敏感的處理方法。由于敏化處理可使奧氏體不銹鋼(FeCr)23C6等合金碳化物沿晶界大量析出,使其在晶間腐蝕介質中產生晶間腐蝕,從而達到快速檢測奧氏體不銹鋼抗晶間腐蝕能力。 國內對304不銹鋼晶間腐蝕耐受性的測試方法,一般規定含C≤0.03%或含穩定元素奧氏體不銹鋼的敏化處理制度為:加熱至650℃,鍛、軋材試片隔熱2h空冷,鑄材試片隔熱2h空冷。 在某些特殊的使用場合,為了更嚴格地評價材料的抗晶間腐蝕能力,在某些標準中,316不銹鋼棒材的敏化制度規定得更加嚴格,根據將來工件所用的溫度和材料的含碳量以及是否含有鋁元素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敏化制度。還有一些則對敏化處理的升降速度進行了控制。因此,在判斷304不銹鋼帶的晶間腐蝕傾向大小時,應注意采用敏化制度。